发表时间:2017-08-11
201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首次提出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坚持创新驱动、智能转型、强化基础、绿色发展,加快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。此后,“中国制造2025”一直是贯穿国务院工作部署的关键词之一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11
经历了多年的市场低迷、投资不足、性能不优、新品匮乏等问题,中国的制造业回归了,终于在全世界的瞩目与期待下,强势转型,中国制造离世界尖端领域越来越近,我们在与全世界人民“握手”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智慧院所是一个全新的命题,是中国面对短暂的工业历史的一个本土产物。抓住当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所建立起来的数据流动和知识驱动机制,对中国未来的研发设计与制造,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战场。各国围绕制造业,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——美国的“国家制造创新网络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,日本的“工业价值链”,当然还有中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那么,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?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?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智慧院所是一个全新的命题,是中国面对短暂的工业历史的一个本土产物。抓住当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所建立起来的数据流动和知识驱动机制,对中国未来的研发设计与制造,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,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整体大环境、传统制造业瓶颈、成本压力等诸多因素促使家电企业必须要实现智能制造化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智能制造成为各国竞争的新战场。各国围绕制造业,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——美国的“国家制造创新网络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,日本的“工业价值链”,当然还有中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那么,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?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?
发表时间:2017-08-10
从成本来看,过去许多中小企业在引入机器人时,首先会因高成本而止步。然而当前,随着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,机器人在加大应用后也迎来成本的下降。在一升一降的“对冲”下,制造业实现“机器代人”的成本平衡点已经来到了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09
建设“制造强国”,培养创新能力,同样离不开先进的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,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业文化素养,培养大国工匠精神,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09
建设“制造强国”,培养创新能力,同样离不开先进的工业文化体系的建设,这就需要不断提升工业文化素养,培养大国工匠精神,将培育和建设中国特色工业文化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基础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08
各国围绕制造业,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——美国的“国家制造创新网络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,日本的“工业价值链”,当然还有中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那么,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?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?
发表时间:2017-08-08
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它不仅是先进的IT、OT等技术的引进和创新,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。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,应该说自动化、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,仍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、中端产能过剩、低端产能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,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08
各国围绕制造业,都提出了相应的战略——美国的“国家制造创新网络”、德国的“工业4.0”,日本的“工业价值链”,当然还有中国的“中国制造2025”。那么,这些战略之间有何差异呢?而形成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?
发表时间:2017-08-08
智能制造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,它不仅是先进的IT、OT等技术的引进和创新,更是企业管理的创新和模式的创新。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内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,应该说自动化、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,但从全球市场竞争来看,仍然存在高端产能不足、中端产能过剩、低端产能竞争优势减弱等问题,单纯强调技术而忽视管理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。
发表时间:2017-08-08
马云说,“以前我们称之为Made in China为或者Made in 印度、Made in 法国,以后不会存在纯美国造、中国造,可能是设计是美国的,组装是中国的,卖向的是全世界的。原来只有大企业可以做这些东西,今天由于互联网,每个人可能做这样的事情”。